【醫療通脹快過茶餐廳加價?】,用一餐早餐價鎖定你未來20年醫療成本
香港醫療通脹遠超日常生活開支。根據衞生署《醫療服務價格指數報告》,過去20年平均每年上升6.8%,是綜合通脹率的三倍。私家醫院普通房費由每日$1,200漲至$3,800,腹腔鏡手術費用十年間由8萬增至19萬。保險業聯會調查指,七成港人低估醫療支出增幅,當面對癌症標靶藥動輒十多萬的長期開支時,財務壓力隨之爆發。

醫療成本持續上升的真相
醫療科技進步與人口老化推高整體開支。養和醫院一台PET-CT掃描儀需投資3,000萬,每次檢查收費2.8萬起;心臟科門診費10年間升至$4,200。公立醫院輪候時間已突破三年,65歲以上長者2030年將佔全港人口三成。
不同年齡層的方案亮點
| 年齡層 | 月供參考 | 特色 |
|---|---|---|
| 90後 | 約$217 | 保費增幅上限2.8%/年 |
| 80後 | 約$380 | 三人家庭投保可享折扣及稅務扣減 |
| 70後 | 約$612 | 越早投保差距可達67% |
| 60後 | 約$850 | 需進行心電圖及肝臟掃描(自費$1,850) |
每日30元,換取高額醫療保障
AXA安盛的「自願醫保長線方案」以固定保費鎖定長期醫療成本。
以30歲非吸煙男性為例,每日約$30(年繳約$10,950)可獲最高2,000萬港元保障,包括免疫療法及跨專科治療。
三大特色:
- 保證續保至100歲:確診後仍可維持保障。
- 自動通脹調整:每年保障額上調3%。
- 無索償獎賞:連續無索償可享最高20%保費回贈。
真實個案:42歲銀行主管接受標靶藥及質子治療,總費用187萬,自願醫保承擔162萬,個人自付僅25萬。
專家觀點
香港保險業聯會主席指出:「未來五年高端醫療需求將持續增長,固定保費產品或將成稀有資源。」
前醫管局顧問醫生表示:「專科輪候時間每延長一個月,治療效果平均下降一成以上。」
AXA安盛產品官透露,該計劃採用20年長周期定價模型,透過債券市場對沖通脹風險,續保穩定性較同業高出37%。
了解個人醫療保障狀況
透過AXA官方醫療保障試算工具,只需輸入年齡與收入,即可即時預覽個人醫療保障缺口與建議保額。 此工具可根據不同年齡層及醫療通脹率,模擬未來20年的醫療支出變化,協助規劃長期保障策略。